来源:药店经理人
▍作者:天宝
涨价从来不是提高中药质量的有效手段,但是解决中药质量“好不好”的问题时,会重建市场上的供需关系。
止咳糖浆美国走红!部长回应了
这几天,一瓶中医药止咳糖浆在中美两国的社交网络火了起来。3月3日下午,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“部长通道”就中医药“走出去”答记者提问。
王国强表示,他有注意到中医药止咳糖浆走红美国,但不仅仅止咳糖浆,还应有更好的产品走向国际。
对此,王国强提出,中医药的源头活水在基层,中医药的工作重点在基层,但是中医药的短板、弱项也在基层。因此,应该继续推动中医药走向基层、惠及百姓。除了解决“有没有”的问题,还要解决“好不好”的问题。
“好不好”PK“有没有”,哪个更重要?
很明显,“基层”两字所指代的范围包括最贴近百姓的药品零售终端和诊所,解决“有没有”的问题是解决“量”的问题,解决“好不好”的问题则是解决中药“质”的问题。
实际上,对于中药“质”的问题,零售药店的感觉最为真切。最明显的就是国家食药监总局以及各地食药监对中药饮片、中成药等检查整顿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不合格信息中,涉及到5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,有超600批次中药饮片类产品不合格,其中不乏知名药企生产的中药饮片。不合格产品更是涉及到连翘、人参、黄芪等。
媒体报道显示,这与中药材的种植质量有直接关系。
广州日报近日在报道中援引业内观察人士的观点称“因为随着近两年来国家食药监总局严格整顿中药材批发市场、严把源头种植关,很多‘小散’个体户被直接淘汰了,他们种出来的中药材在筛选时根本通不过。”但是在此之前,一些中药材不免会流入制药企业和零售药店。
顾客愿意为“高质量药”买单
中药材种植“散户”的淘汰,在促使质量提升的同时,也收紧了中药材的产量。上述观察人士继续表示,“所以不少品类的中药材质量提升同时产量却在缩水;而随着中医药行业受政策鼓励后红火开展,中药运用范围越来越广了,这就导致供需缺口在局部变大。”
最近比较热的“中药涨价”话题,均与供需关系有关。质量提升、产量收紧直接导致制药企业的原料成本上升。正如上述的观察人士所认为的“几乎所有的药企提到涨价原因时都会无奈表示原料成本上涨是主因。”
继东阿阿胶、马应龙、云南白药公告产品涨价后,近日佛慈制药近日发布公告称,自今年3月1日起,将对浓缩丸、大蜜丸、水丸、口服液、胶剂、颗粒剂、片剂等多种剂型的100多个产品进行全线提价,出厂价平均上调17.6%,零售价也将相应进行调整。
虽然中药一片喊涨不知市场预期如何,但消费升级的时代,消费者愿意对质量买单。中药止咳糖浆的走红不能说是意外,如果质量没保证,再怎么也不会走红海外。
老话说的好,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想要更多的中药走红,质量的提升是必然选择。这也符合业有关内人士的预期,今年无论对药企还是零售药店、诊所而言,中药材、中药饮片以及中成药等必将是监管的重点。
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还表示,继续扩大中医药的覆盖面,重点解决“好不好”。